第252章 游牧之争
让马炎一定要给石头安排好。 赵一理知道阿爸咽在肚子里的话是什么。 我国从80年代开始,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便在13个省市、几大牧区里统一推行游牧民的定居工程,其中西北疆边牧区、西北藏边牧区、中北青边牧区以及东北的蒙边牧区这四大牧区的游牧民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有四分之三已经转为定居或者是半牧半定居的状态。 实际上,自从政府推行游牧民的定居工程之后,各方各界就对于牧区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牧民生活方式改变和牧区现代化进程等等方面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的碰撞。 若是不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牲畜对草场的作用,践踏一般强于采食。经常移动的蒙古包周围由于放牧较轻,加上牲畜粪便的滋养,草原很快恢复,甚至长得比原先还好。而围栏内和居民点附近的草场很容易就被牲畜踩坏了。定居点周围没了草,就更增加了牲畜走动的距离和时间,加强了践踏力度,退化面积和强度越来越大。 后世的调研表明,那些个被禁止放牧的草场,或者是限制放牧的区域,在没有了牲畜的啃食、践踏和牲畜肥料的滋养后,很快的便被某种单一种类的草疯狂的占据了大面积的草场,比如长成了一人多高的某种蒿类,这种植物对于水土的保持根本就是起到了反作用,结果进一步造成了草原土地因失水而沙化。 实际上,越来越多有条件放牧的国家意识到了游牧方式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因此甚至不惜颁布法律来强制执行游牧。 试图恢复传统的游牧方式,甚至包括一些工业化国家,比如澳大利亚,他们意识到保留更大范围内移动的畜牧业系统或许能够更好地应对气候风险。